投资60亿深圳机场填海工程进展迅速
文章来源: www.1155.com 发布时间: 2011/08/22 09:13:55 点击次数: 0 次
总投资约60亿元的深圳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深圳机场飞行区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取得重大进展。12月22日,该项目新扩建的可以起降空客A380的二跑道区主跑道软基处理工程,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提前移交深圳机场集团公司进行后续的场道建设,比原计划提前约2个月。加上2008年8月已移交的航站楼地块,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已累计向机场集团移交地块1.2平方公里。
该项目位于宝安国际机场西侧,规划总占地面积13.23平方公里,其中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的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面积约5.4平方公里,计划投资约60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机场二跑道区和航站区的软基处理、海堤工程及防洪排涝工程等几个部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9.8亿元。其中,海堤工程防渗回填粘性土已完成30万立方米,占总量的80%;航站区软基处理已卸载650万立方米,占总量的70%,填石完成60万立方米,占总量的70%;防洪排涝工程挖淤泥已完成10.5万立方米,占总量的7.5%,4号泵站已完成招标工作;主跑道部分已完成全部软基处理工序,经检验,工程质量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于12月22日提前移交机场集团进行后续的场道道面建设。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填海施工工艺非常复杂,并非像常人想象的只是用砂石往海里填那么简单。以机场二跑道为例,二跑道是未来的飞机起降区,要满足包括空客A380在内的大型飞机起降要求,对地基沉降要求非常高。由于海底的淤泥稀得跟“豆腐浆”差不多,如果不将海底的淤泥清除干净,不解决砂石下陷的问题。地基就像打在“棉花”上不牢固,将严重影响飞行起降的安全。深圳市建筑工务署通过科学研究和反复试验,最后组织施工单位采用了“换填法”,即先建筑长长的海堤将跑道区域“勾勒”出来,然后用绞吸船把其中的海底淤泥全部清理出来,直至清理至海底硬质层,清理完后再填上专用细砂。细砂需堆出海平面约2米,出水面后,再进行振冲、碾压等工序。而航站区的软基处理采用的又是另一种施工工艺,叫“堆载预压”。即先抽水,然后直接在海底淤泥上铺设一种土木工程专用的土工布,再在土工布上面填砂,利用砂的重量把淤泥里的水“挤出来”,然后再通过塑料排水插板、盲沟、排水井将水排出,从而实现底层的淤泥不断硬化,最后再将堆载预压的细砂清除(即卸载),使整个地基达到设计标准。
据介绍,填海工程量巨大,清淤量为371万立方米,所需土工布302万平方米,插板4642万米,土石方约1370万立方米,细砂约5000万立方米,仅填砂量就相当于19个洪湖的容量,并且并不是所有的砂都可用来填海,按照技术要求,只有粒径0.075毫米以上,且含泥量低于5%的砂才能达到要求,仅备齐5000万立方米的砂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记者了解到,填海工程完成后,机场集团将在填海区建设一条长3800米、宽60米与现有跑道间距1600米的平行跑道和新候机楼、控制塔台等配套设施。届时深圳机场有望实现年总客运能力达到36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8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规模,可以满足深圳2015年航空业务量的发展需求,从而进一步巩固深圳机场作为华南地区主要航空货运枢纽港、中国内地四大航空客货运中心之一和区域性国际快件集散中心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