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www.1155.com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文章来源: www.1155.com 发布时间: 2017/12/26 16:52:32 点击次数: 0 次
人需要讲情怀、讲信念、讲态度,
应做好一切工作。
努力在各种变数、可能之中,
做到最好。
——题记
初心,承载着不失本真、矢志不渝的坚守;古之“匠人”追求着大匠运斤、轮扁斫轮的技艺,今之“匠心”蕴含着精益求精、荣辱不惊的恬静。在我眼中,华西人的这颗“匠心”更多的却是坚持与专注,怀着拳拳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守住初心,宁静致远。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多特别,也不认为足以被贴上“匠人”的标签,他们只是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沉浸在专注于所从事的事业中带来的那份内心的充实和满足感。
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行走于钢筋混凝土与黄土山丘所交织的城市边缘,奋战在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用青春与汗水述说着一个平凡“匠人”的故事,用无私与奉献修练着一颗玲珑的“匠心”。
项目即家 善建天下
2016年12月,公司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标。
作为场道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体土石方工程,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项目工程合同价高达12.98亿元。而建设该工程的重任落在了场道公司一个最年轻的项目团队身上。
2017年春节过后,项目经理刘国呈便带领先锋部队赶往距离成都近700公里的龙洞堡机场,开始三期扩建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项目筹建初期的工作是艰辛、繁忙而又充实、快乐的。2间出租屋里硬生生地挤了10多个人,这简陋的出租房便是大家最初工作、生活的地方。为了尽快改善大家的住宿条件,刘国呈和商务经理王伟忙里忙外,到处奔走找住所。经过一周的询价、对比,新的驻地找到了,一所暂时被搁置的老年公寓被他们重新利用起来,成了这群小伙子的“家”。这个“家”的每一处都镶嵌着他们的良苦用心。
小伙子们白天上工地,晚上吃完饭就赶到老年公寓拾掇“新家”。上至会议室的通风系统,下至餐厅里的吊灯,只要是涉及到“家”的东西,每一样、每一件,都是由大家亲手打理、组装完成。
“家”分为3层,每层布置却不尽相同。小楼的第一层是员工的生活区,包括食堂、活动室、图书室、会议室等。走廊中挂着刘国呈从网上几十元到一百元不等淘来的国画;活动室里的乒乓球桌、健身器材一应俱全;餐厅里自酿的杨梅酒可供晚归的同事小酌一杯。二楼是大家的办公区,走廊的墙上,悬挂着“善建文化十三条理念”,二楼的正中心还单独开辟出了一小块区域,墙上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着华西机场建设66年来的光辉历程,一幅幅工程图片则显示着场道人在机场建设领域里的辉煌业绩。三楼则是员工宿舍,走廊的墙上则悬挂着党建信息和名言警句。
小伙子们在“建家”时,还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就在他们入住新家后没几天,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项目部的面前。原来项目部的水源来自当地的一条小河,水里的矿物质超标了,项目部大多数员工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项目部发现这个问题后,刘国呈便召集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出谋划策,竭力解决眼前的用水问题。几番周折后,项目部决定秉承“‘开源’着眼,‘节流’着手”的良好作风,网购一套净化系统,解决项目部用水问题。
购买净水系统之前,小伙子们便根据流水方向、水管布置的情况,设计过滤器的安放位置。网购的净水系统一到项目部后,小伙子们便拿着说明书,开始研究怎么安装。经过几个小时的摸索后,大家分工合作成功组装好了这套净水系统,还将厨房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开过滤。为了确定水源质量达标,项目部还将通过过滤、净化的饮用水送至质检站化验,力求确保水质合格。
为了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家”的归属感,项目部还为大家统一定制了毛巾、漱口杯、水杯、茶杯、冲锋衣等。每一样物品上都别具一格的设有“H”logo和项目部的名字,而茶杯上还节选了部分“华西赋”。
夜晚的机场安静寂寥,空中仿佛只能听到时有时无飞机降落隆隆的声音,而项目驻地的荧荧灯光和不时传出的朗朗笑声,总能让人感觉到这一群年轻人付出以后的成功与喜悦。
不忘初心 做个匠人
贵阳龙洞堡机场项目土石方量高达2570万立方米。其中碎石桩地基处理施工总长度约20万米,CFG桩地基处理施工总长度12万米。如此大体量的项目工程,施工难度不言而喻,这让刘国呈和他的团队更加意识到生产管理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他们的努力,项目部树立起了“人人能战斗”的管理理念,营造起了“人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确保施工进度,攻克人员问题。工作量大,任务重是项目部面临的首要问题,而项目人员尚未配置齐全,这无疑于又加大了施工难度。面对困难,项目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没有退缩,纷纷主动请缨,以“一个萝卜多个坑”的节奏在现场连轴转。在尘土弥漫的工地上,总能看见测量部部长布置完测量任务就跑到桩机处指挥的身影;也能看见办公室主任安排好后勤事务后立刻奔赴现场强夯处旁站的忙碌;还能听见试验员现场取样后拿着对讲机帮工长指挥运输车辆时洪亮的声音。正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知疲倦地加班加点的工作,才使得项目部能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各种艰难困苦。
保证工程质量,促进良性竞争。项目部对管理人员和劳务队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措施。对于管理人员,项目职工根据工作表现相互打分,排名前三的员工,项目部给予物质奖励。对于施工作业队实行优胜略汰机制:首次合同方量为50万方,考核从安全、质量、进度多个方面进行,无法达到项目要求的便无法进行后续合作。项目部精心设计的考核办法,取得了显著效果,获奖的管理人员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的“遍地开花”,项目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劳务作业队良性竞争,从上到下群情激昂,层层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在现场营造出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转变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方法。为拓宽选择面,控制项目成本,这群思维活跃的80、90后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工作中。项目部从上到下,大至底楼的通风换气系统,小至茶杯、毛巾都是通过互联网公开比价进行选择。通过互联网比价选择不仅价格公开透明,人人监督,而且还有效地降低了项目成本。他们还总打趣儿地说:“把这些大大小小淘回来的‘宝贝’亲手安装完成,在体会动手乐趣的同时,我们又节约了人工成本。”
这群小伙子不仅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也凭着热忱与执着的“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今年端午节,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把立在现场的大型广告牌吹倒,上面的喷绘布也被刮坏了。由于第二天要迎接检查,项目部立刻联系广告公司前来处理,但电话那边的广告公司却表示雨势太大,不愿前来。商务部部长王伟则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无论如何你们都要来,我们就在工地上等着你们,和你们一起弄。”等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冒雨到达现场后,10几个小伙子穿着整齐的冲锋衣,齐刷刷地站在倾盆大雨中正等着他们。两个多小时候后,新的广告牌在暴雨中又重新立了起来。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没想到你们真的在等我们,还帮忙一起做,我们确实被你们感动了。”
从容笃定 俢颗匠心
贵阳机场项目员工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大多都是年轻的80、90后。和他们聊天时,总能感觉到满满的朝气和正能量;当他们谈起项目、战友时,无时无刻都洋溢着强烈的自豪感。
在贵阳的那几天,经历过资阳、威宁两个项目的“三朝元老”无一例外地告诉我:“在这里只有端正态度,心无杂念地干工作,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这个团队。”
这种态度是什么?我想可能是测量部部长邓鹏飞结完婚的第三天便已赶往项目的尽责;可能是材料部部长李擎坚持把收料工作完成而错过了女儿出生瞬间的遗憾;还可能是试验室主任杨成带领兄弟,亲手搭建项目试验室,和泥、砌砖、抹灰的辛劳。
这种默默对待工作的态度,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加入这个团队的新鲜血液。于是便有了人称“坦克”的测量员邱彬,只要是在测量中,不管眼前是水坑还是草垛,都可以视若无睹,直接踩过去,直奔复测点的执着;便有了今年刚刚加入这个团队的95后冯胤涵,现场指挥打桩机时,铁屑不慎溅伤眼睛,贵州当地医院无法处理伤口需要返回成都治疗,怕工作耽误得太多,往返加治疗一共只用了3天的时间的坚毅;便有了项目安全员王玮,因脚做了手术暂时无法正常走路,主动申请值夜班的笃定。
身为机场建设者,注定与繁华都市无缘,更多的时候他们与荒芜、清冷为伴,而他们却一起翻山越岭登高望天际,一同跋山涉水破浪斩荆棘。他们执着于自己的事业,踏实而又进取;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初心,纯粹而又专注;他们升华了自己的匠心,平凡而又伟大。
回成都后,我总会想起那群默默在雨中等候的年轻人,他们把理想照进现实,用汗水书写责任,用坚守诠释奉献,用青春铸就辉煌,正是这样的一群华西善建者,不断将脚下那条崎岖不平的建设者之路,走得熠熠生辉。
(文/图 徐畅)